作者:牛冬梅

2022年,白酒行业在价格推涨、终端库存高企的质疑声中,用业绩高增长证明了行业的生机与活力。

2023年一季度,白酒企业依旧活跃,承包央视、地方的春晚,茅台保健酒、衡水老白干和泸州老窖集团相继发力供应链金融产业,白酒行业或正酝酿新的变化。

白酒企业也爱金融  

除了互联网企业,近年,白酒行业也开始对金融情有独钟。

以泸州老窖集团为例。

2023年3月21日,泸州老窖集团旗下龙马兴达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马兴达”)正式推出产业链金融服务。龙马兴达主要面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三农”客户,开展传统经营性贷款、供应链金融以及消费金融等业务。

目前,在龙马兴达的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上,围绕白酒产业链上下游的金融产品有“酒商贷”“酒企贷”“酒人贷”三款,业务涉及流动资金贷款、搭桥贷款、固定资产贷款、个人贷款、小微企业经营贷五大类,通过“标准化+个性化”的综合信贷方案,面向泸州老窖集团产业链下游经销商、上游供应商和优质个人客户。

事实上,龙马兴达早在2019年就在尝试金融创新。当年9月,该公司推出的“经营贷”就已经实现了较为标准的放贷流程:小微企业以成都的住房为抵押,经过产品准入、抵押物评估、审查标准执行等一系列操作,达到了较好的风控效果。

仅2019-2022年,龙马兴达就累计向1778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了10.93亿元的贷款。而“酒人贷”等新金融产品的推出有其“经营贷”经验积累厚积薄发的原因,也有泸州老窖集团实现全产业链金融创新的发展必然。

近几年,白酒行业在存量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严重,尽管终端消费场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2023年“去库存”或仍将是行业的主旋律。也因此,部分行业专业人士并不看好产业链金融对酒业发展的赋能价值。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部分企业此时选择向供应链金融领域发力,是由于不良库存或厂家进行库存转移的工具及手段,而这不仅将提升经销商的整体风险,且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有序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知名酒业也搞金融产品创新

依托信誉优势和较完整的风控实力进行供应链金融创新,这在白酒行业由来已久,但在行业发展初期确实有过因评估体系不成熟等原因导致失败的先例。

比如,业内曾经出现过银行收取白酒抵押物发放贷款后,发现抵押物价格虚高受损案例。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基酒评估体系不成熟导致。

近些年,伴随着基酒评估体系完善、风控管理规范化的推进,基酒抵押已经非常规范,并已发展成为较为较常见的融资工具。2021年,建行贵州省分行在中国(贵州)酱香酒交易中心综合服务平台还成功投放了建行全国首笔“酱酒通”5年期酱香型白酒基酒质押贷款,标志着市场对基酒价值的认可在不断提升。

与基酒抵押贷款发展缓慢不同,以“茅五泸”为代表的名酒企业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另辟蹊径。

依托名酒在终端市场认可度高、产品变现能力强等特点,这些名酒企业尝试与金融机构合作,摸索出适合白酒行业的金融供应链体系。已经为市场广泛认可的“提货权质押”,就是一种比较成功的金融创新。

所谓“提货权质押”是指酒厂以承诺回购为担保,将融资项目下的资产交由第三方公司进行监管,贷款酒商在提交保证金后就获得了货物的提货权,再将销售收入所得用于还款。对酒商来说,少量资金就可以销售名酒,而且资金利息可能比普通银行贷款还要低。

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下,酒企赋能合作伙伴,实现了物流跟进、资金融通、库存管理等信息的实时跟进,促进了全产链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全产业链效率的提升。

截至目前,大部分名酒企业都有为酒商提供金融服务的经历,但受制于终端消费恢复缓慢等原因,酒商对金融产品也是谨慎对待,因为“提货权质押”有销售规模要求,享受酒企的低息贷款也是有销售任务的。此外,非名酒经销商也很难享受到这项服务。

伴随着白酒行业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在规则创新、客户覆盖等方面预计还会有很多的改善空间。

去库存压力下  供应链金融能否缓解行业难题?

随着国内疫情环境的改善,白酒消费场景和消费力正在缓慢恢复,酒企动作不断。从竞相涨价到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表明酒企对2023年的白酒行业充满信心。

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有点难。

从经销商的动销情况来看,渠道去库存预计还会维持一段时间。《2022年度酒商现状及发展报告》显示,约39.7%酒商库存在5个月以上,33.6%酒商库存在3-5个月。此外,2022年1-6月酒商业绩平均下滑5.7%,其中63.6%酒商业绩同比下滑,27.2%酒商与2021年持平,仅8%左右酒商实现增长。

从整个行业的产量来看,自2017年以来,白酒产量已连续6年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白酒达到产量峰值,随后一路下滑,到2021年只剩下715.63万千升,产量在5年的时间里下滑了近4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酒企盈利,2016-2021年,白酒行业的利润总额从757亿元增长到了1702亿元,期间翻了一倍还多。

白酒产量的大幅下滑或许已经印证了“白酒已经卖不动”的传闻,也反映出当下的消费趋势:年轻消费群体口味变化带来的消费断层、限制三公消费、禁酒令等因素已经制约产业发展。而近几年大部分上市酒企之所以仍然保持着业绩高增长,是涨价起了作用。

近几年,不少白酒企业已经借着消费升级推动了价格上涨,但终端消费力并未随着经济的复苏得到全面恢复,2023年想通过涨价拉升业绩,效果不比以往。

在这种背景下推出供应链金融,这对企业及行业到底有多大利好值得商榷。

一方面,对于产业来说,核心酒企通过供应链金融有望实现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更大范围上的产业合作。

“目前公司已完成对老窖上游包材企业、下游经销商、老窖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新酒业公司走访调研,拟针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求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保兑仓等业务。”龙马兴达表示。

对此,中国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数字化可以提升企业资源匹配效率,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对于产品而言,数字化可以实现产品防伪、打击串货和低价倾销等现象。

以数量较多的夫妻店、二级经销商为例,过去因为处于核心酒企产业链的远端、交易信用难获取等,而不能享受低息的金融服务。现如今,随着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这些曾经被边缘化的小微合作伙伴有望获得酒企的信用认可,享受到较实惠的信贷产品。

然而,另外一方面,这也容易导致酒企对于金融的依赖,或者容易形成恶性去库存,这值得行业警惕。

因此,酒企纷纷涉足供应链金融,效果如何还需等待其进一步的表现。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bout Author

kl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