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七佰
3月1日,有着“鞋王”之称的百丽时尚集团(下称“百丽”)再度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此时,距离百丽私有化退市已7年。
17年前,百丽前身百丽国际首次登陆港交所,总市值约510亿港元。其后,百丽开始了疯狂的扩张模式,最辉煌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新店开业。
此次归来,百丽能否成功上市?
“鞋王”的前世今生
百丽创始人邓耀最初是制鞋的学徒,后来一步步学会了制作、设计和经营,在上世纪70年代就成立了自己的鞋店和鞋厂,也就是百丽的前身。1981年,邓耀在中国香港创立丽华鞋业,即百丽的前身。
上世纪90年代,百丽进军内地市场。1992年,初代百丽的另一位灵魂人物盛百椒加入百丽,担任总经理。
百丽自1994年开始以特许经营模式发展销售网络,其专卖店1年内就增加了3000多家,快速抢占了鞋业市场。
与此同时,百丽开始发展自己的多品牌战略,并在中国从事运动鞋服零售业务,先后成为耐克、阿迪达斯等全球知名运动品牌在国内的经销商。
2007年,百丽在港交所上市,总市值达500多亿港元,成为当时港交所市值最高的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
巅峰时期,百丽总营收超400亿元,门店数量突破2万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门店全部为直营,市值更是高达1500亿港元。当时,百丽更是打出了“凡是有女人经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的口号。
一代“鞋王”就此诞生。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百丽成功源于其高达2万多家的直营门店,而其此后的落寞也源自于直营门店的重资产运营。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电商的崛起对传统渠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引发了百丽持续数年的业绩低靡,销量、营收和市场占有率连年下滑。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百丽女鞋的市占率下滑明显,从约13%降至2018年的6.4%。2016年,百丽宣告集团上市以来首次录得连续利润下滑。
在电商冲击下,传统零售方式显得毫无招架之力。之后,百丽不得不频频关店,以应对业绩疲软。不过,关店只是节流,百丽此时仍未找到开源的办法。
困境之下,知名投资机构高瓴资本看中了百丽强大的现金流能力。2017年,高瓴资本、鼎晖投资以及百丽国际控股的执行董事于武和盛放组成的财团提出私有化要约,让百丽以531亿港元的价格从港交所退市。彼时83岁的百丽创始人邓耀和65岁的CEO盛百椒售出了持有的全部股份,合计套现130亿港元离场。
据当时媒体报道,邓耀离开时说“百丽气数已尽,再无回转的可能”。高瓴创始人张磊对此次收购表示,“没有哪个失败的企业每年能有几十亿元的现金流”。
此后,百丽进入高瓴时代。
高瓴入局后,持续主导了百丽的业务拆分和重组,扩张其服装业务,收购了服装品牌Initial,并于2019年之后,取得了Champion品牌在国内的分销权,以及该品牌及服饰的商标使用权。
此外,高瓴还推动了旗下运动鞋服业务滔搏国际的上市。滔搏国际是百丽旗下的运动鞋服板块,该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阿迪达斯、耐克经销商。除此之外,旗下还有彪马、匡威、北面、锐步、亚瑟士等诸多品牌的国内经销权,基本覆盖主流国际运动鞋服品牌。
“鞋王”欲回资本市场 前9月净赚20亿元
滔搏国际的顺利分拆上市,也给了百丽重回资本市场的信心。IPO前,智者创业(百丽高管共同持有)对百丽持股为46.36%,高瓴持股比例为44.48%,而鼎晖投资旗下SCBL持股为9.16%。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2022年、2023年2个年度,及2022年、2023年度前9个月,百丽营收分别约为235.1亿元、192.1亿元、142.9亿元及161.1亿元,2023年同比增长率为-18.29%,2023年前9月同比增长率为12.78%;毛利分别为152.9亿元、121.5亿元、92.3亿元及105.3亿元,2023年同比增长率为-20.54%,2023年前9月同比增长率为14.18%;净利分别为27.3亿元、12.6亿元、10.7亿元及20.6亿元,2023年同比增长率为-54.02%,2023年前9月同比增长率为92.69%。
尽管百丽营收上不及巅峰时的400多亿元,门店数量也缩水了超过一半,百丽2023年已经走在了业绩增长的通道上。
截至IPO前,智者创业(百丽高管共同持有)对百丽持股为46.36%,高瓴持股比例为44.48%,而鼎晖投资旗下SCBL持股为9.16%。
第二增长曲线难觅 仍在为私有化买单
百丽近几年先后收购了INITIAL服饰业务控股股权,73Hours鞋履业务控股股权,2023年又完成收购OGR品牌,不断在优化自己品牌组合。
不过,鞋类业务目前依旧是百丽的主要营收来源,营收占比均在85%以上。